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不同分类标准对中国大动脉炎的诊断效能比较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efficacy of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Takayasu arteritis in Chinese patient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机构: [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100191 [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免疫风湿科,石家庄050011 [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医学科,北京100191
出处:
ISSN: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诊断 敏感性与特异性 中国

摘要:
目的:比较1990年和202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大动脉炎分类标准在中国人群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且病例资料完善的大动脉炎患者及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以2位风湿免疫科专科医师的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以上两种分类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 AUC)。此外,还尝试将新的影像学方法,如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CDUS)、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和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 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加入1990年分类标准的影像学检查中,以了解影像学方法的改进对该分类标准诊断效能的影响,并比较大动脉炎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影像学表现的差异。结果:2022年ACR大动脉炎分类标准在灵敏度(91.75%)、阳性预测值(94.68%)、阴性预测值(92.79%)、准确度(93.66%)和AUC(0.979)方面均优于1990年ACR大动脉炎分类标准(45.36%、91.67%、66.24%、72.20%、0.855)。将CDUS、CTA、MRA和PET/CT纳入1990年ACR大动脉炎分类标准的影像学检查后,其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和AUC均有大幅提高,分别为63.92%、92.54%、74.64%、80.49%和0.959,但仍低于2022年ACR大动脉炎分类标准(P<0.001)。大动脉炎组影像学表现为动脉狭窄者更多(P=0.030),动脉粥样硬化组动脉闭塞更多(P=0.021),动脉瘤形成或动脉夹层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1)。大动脉炎组受累血管数量≥3者更多(P=0.013),而动脉粥样硬化组单一血管受累者更多(P=0.011)。结论:与1990年ACR大动脉炎分类标准相比,2022年的ACR分类标准诊断效能更高,可能更适合中国人群;纳入更多成像方式可以提高1990年ACR分类标准的诊断效能。

基金:
语种: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100191 [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免疫风湿科,石家庄050011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32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365 更新日期:2025-08-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