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人工骨材料beta-磷酸三钙在牙槽嵴裂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口腔科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整形创伤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牙槽嵴裂 腭裂 自体骨移植 β-磷酸三钙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修复材料 骨缺损修复 骨结合

摘要:
目的 探讨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在牙槽嵴裂修复中的成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就诊的单侧牙槽嵴裂患者59例,根据使用骨修复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为自体骨,共22例;B组为β-TCP,共18例;C组为BMP-2+β-TCP,共19例。将同一患者术前术后CBCT数据导入Mimics 21.0软件中,通过CBCT三维重建的方法,分别计算术前骨缺损体积及新成骨体积,计算成骨率,评估其成骨效果。结果 3组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植入材料排出,无感染、裂开、排异等症状。术后12个月,3组患者CBCT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可见牙槽嵴裂隙区内有新生骨桥形成,新生骨组织在影像密度上与正常骨组织没有明显差别,上颌骨的连续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自体骨组成骨率为65.00%±16.66%,β-TCP组及BMP-2+β-TCP组成骨率分别为69.82%±17.60%、71.35%±17.51%,与自体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82、P=0.244);且β-TCP组与BMP-2+β-TCP组两组成骨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9)。结论 β-TCP可以替代自体骨用于修复牙槽嵴裂,β-TCP中添加BMP-2并未明显提高成骨率。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口腔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3977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333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