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文章类型: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 050011
医技科室
检验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外泌体
miR-1246
食管鳞状细胞癌
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
细胞黏附分子1
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通过筛选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血清外泌体(Exo)中高表达的微小RNA(miRNA)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Exo来源的miRNA是否具有成为ESCC临床辅助诊断标志物的潜力。方法:采集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45例ESCC初诊患者和50例健康受试者的血清及相关临床资料,分别作为ESCC组和对照组。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和qPCR法筛选、鉴定出ESCC患者血清表达升高的候选miRNA-miR-1246,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miR-1246对ESCC的诊断效能,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ESCC患者临床特征进展的关系,χ2检验分析其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离纯化受试者血清中的Exo并进行表征验证,qPCR检测Exo中miR-1246的表达。常规培养ESCC KYSE150和KYSE30细胞,用Lipofectamine 2000分别将mimics-NC、miR-1246 mimics转染至KYSE150细胞,将inhibitorNC和miR-1246 inhibitor转染至KYSE30细胞,分别记为mimics-NC、miR-1246mimics、 inhibitor-NC和miR-1246-inhibitor组。用mimics-NC和miR-1246 mimics组KYSE150细胞来源的Exo处理KYSE150和KYSE30细胞。用CCK-8法、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WB法检测Exo标志物及各组细胞中上皮间皮转化相关蛋白及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T2)和细胞黏附分子1(CADM1)蛋白的表达。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46与TET2和CADM1的靶向结合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筛选ESCC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最为显著的miRNA为miR-1246。试验提取患者的血清Exo符合典型Exo表征。Ⅰ~Ⅱ期ESCC患者血清Exo-miR-124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P (0.01);Ⅲ~Ⅳ期ESCC患者的血清Exo-miR-1246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 (0.01)。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中的Exo-miR-1246对ESCC有较高的辅助鉴别诊断价值(P (0.05),并且Exo-miR-1246对ESCC患者临床进展的辅助诊断效能高于CEA与SCC-Ag(P (0.05),三者联合检测会进一步提高辅助诊断患者分期效能(P (0.01)。Exo-miR-1246可能是ESCC患者临床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血清Exo-miR-1246表达水平与ESCC的T分期、N分期和临床分期有关联(P (0.01)。过表达miR-1246可促进E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上皮间质转化和抑制凋亡而抑制miR-1246则相反。数据库数据分析发现,TET2和CADM1是miR-1246的靶基因,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246可直接与TET2和CADM1 mRNA结合并抑制其表达(P (0.01)。用过表达miR-1246的细胞来源的Exo处理KYSE150和KYSE30细胞与在其中过表达miR-1246的作用一致。结论:Exo来源的miR-1246具有成为ESCC临床辅助诊断标志物的潜力,其可能通过调控TET2和CADM1的表达水平来影响ESCC的发生发展。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No. H201806115,No. H2024206074);河 北 医科大学“十 四 五”临 床 医 学 创 新 研 究 团 队 支 持 计划(No. 2022LCTD-B43);河北省政府资助临床医学优秀人才培养项目(No. ZF2025191);河北省卫生健康创新专项(No. 22377791D);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20180483)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 050011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赵薇,崔雯瑄,黄焙炫,等.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24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25,32(02):17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