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文章类型: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石家庄,050011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miR-30c
非小细胞肺癌
贝伐单抗
心脏毒性
肺癌
生物标志物
摘要:
为了探讨血清miR-30c水平对贝伐单抗(Bevacizumab)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本研究检测了我院收治的100例NSCLC患者不同治疗阶段时的血清miR-30c水平.研究显示,miR-30c表达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在治疗第8周时,与治疗前相比,相对miR-30c表达水平达到最高,约为治疗前的3倍.然而,治疗后1个月时,miR-30c表达与治疗期间第8周相比显著降低,但仍高于贝伐单抗治疗前的水平(p<0.05).血清miR-30c水平与心脏毒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采用血清miR-30c水平预测贝伐单抗诱导的NSCLC患者的心脏毒性.ROC分析显示,从化疗前到化疗期间,miR-30c水平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分别为0.866、0.708和0.882.从化疗前到化疗后,miR-30c水平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分别为0.705、0.679和0.654.本研究表明,血清miR-30c可能是预测贝伐单抗化疗后发生心脏毒性的生物标志物.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石家庄,050011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石家庄,050011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张思洁,崔彦芝.血清miR-30c水平预测贝伐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脏毒性[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38(09):4309-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