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血清miRNAs检测在肝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消化内科,河北 石家庄,050011
出处:
ISSN:

关键词: 肝肿瘤 血清microRNAs 诊断 预后

摘要: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疾病,其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我国是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目前肝癌上升为全球第六大最常见的癌症,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个最常见原因[1].有数据表明,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78万新发肝癌患者和74万死亡患者,近1/2发生在我国[2].全球肝癌主要危险因素为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3].据资料不完全统计,全球世界人口中近5%长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约3.5亿人)[4].丙型肝炎病毒的全球患病率约为2%,意味着近1.8亿人持续携带这种病原体[5].此外,肝癌其他危险因素还有肥胖、糖尿病、维生素 D 缺乏、黄曲霉毒素B1、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肝硬化等[6].现在肝癌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与血清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alpha fetoprotein,AFP),但是其敏感度低,确诊时患者多已发展至肝癌中晚期,总体预后差.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s)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小RNA,其高度保守,参与细胞生长、分化、代谢、凋亡及肿瘤发生发展,并且在血清及组织中稳定存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miRNAs 的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清 miRNAs在肝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现简要阐述血清 miRNAs在肝癌检测、诊断及预后方面的临床应用意义.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消化内科,河北 石家庄,050011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39767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333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