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基因甲基化与去甲基化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机构: [1]河北省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胸外科,河北 衡水,053000 [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胸外科,石家庄,050011
出处:
ISSN:

摘要:
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5年生存率不到30%[1]。食管癌的发病有着明显的地域性。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国家,同时也是食管癌高死亡率的国家之一。食管癌按病理可分为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我国以食管鳞癌为主,食管鳞癌约占95%[2]。早中期的食管癌有治愈的可能,晚期食管癌治愈难度很大。由于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中晚期食管癌约占该病的70%~80%,为该病的治疗增加了难度。Knudson 最早在1971年提出经典的肿瘤发生的“二次打击理论”,认为肿瘤的发生是两次基因突变的结果。肿瘤的高发人群从出生时就遗传了双亲的一个突变的致癌基因,在后天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另一个等位基因的突变,经过这样二次打击之后可以引起肿瘤。大量分子生物学研究已证实了这种由统计学分析提出的“二次打击”学说。现代肿瘤理论认为,肿瘤的形成在基因层次可分为遗传学机制与表观遗传学机制。遗传学机制指的是肿瘤的形成与DNA序列的改变有关;表观遗传学机制指的是肿瘤的形成不发生DNA序列的改变,而是通过自身的化学修饰影响DNA的表达。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的改变。DNA甲基化可认为是对肿瘤形成中的“二次打击”。DNA的甲基化对食管癌的早期预防与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食管癌的基因治疗研究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省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胸外科,河北 衡水,05300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3977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333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