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部位的选择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 石家庄市,050011
出处:
ISSN:

关键词: 皮下注射 腹部 护理

摘要:
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是临床常见的问题。促白细胞生成素-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类药物的问世与应用,能有效的抑制和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所至的白细胞减少,使治疗顺利进行[1]。但其毒副作用也不可忽视,因生物制剂的特殊性,除了其他不良反应外,还有注射后部分患者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如局部红、肿、痛、低热等现象,给患者增加了痛苦。教科书上传统的注射方法是上臂三角肌外侧、大腿外侧,因为注射范围小,造成局部过敏或局部结节后,再次注射不易更换部位,冬季及卧床患者穿脱衣服不便,容易着凉。给患者护理操作人员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我们自1999年以前就开展了腹部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方法,但并没有做有效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最近我们通过对500例患者腹部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后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研究。发现腹部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方法,确实优于而传统的上臂三角肌外侧注射法。报道如下。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 石家庄市,050011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313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365 更新日期:2025-08-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