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文章类型: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科研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11
医技科室
科研中心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临床生物细胞科,河北石家庄,050011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白介素-27
树突状细胞
共刺激分子
趋化因子受体
P-STAT1/STAT3
摘要:
目的:探讨IL-27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将其用GM-CSF、IL-4体外培养7d,并于培养的第5天加入不同刺激因子,并将细胞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20 ng/ml TNF-α)、IL-27 (20 ng/ml)组、IL-27+ TNF-α组(即双细胞因子组,10ng/ml TNF-α+ 10 ng/ml IL-27).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7d的DC形态,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1 a/CD83和CD80/CD86的水平,RT-PCR检测DC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5、CCR7 mRNA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实验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DC信号通路蛋白P-STAT1/STAT3的含量.结果:IL-27组和双细胞因子组诱导7d时DC呈现典型的成熟形态学特征;DC表面CD1a和CD83双阳性表达[(35.75±4.10)%、(52.49±2.65)% vs(23.29 ±4.49)%,P<0.05]、CD80和CD86双阳性表达[(39.06±1.61)%、(54.10±0.46)%vs (22.66±3.20)%,P<0.05]、趋化因子受体CCR7 mRNA[3.98±0.09、4.75 ±0.11 vs 3.09 ±0.18,P<0.05]和转录因子蛋白P-STAT1/STAT3水平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上调,而CCR5 mRNA[ 0.99±0.03、0.61 ±0.02 vs 1.23±0.26,P<0.05]表达含量则明显下降;IL-27组和双细胞因子组DC均可明显刺激T细胞增殖,且随DC与T细胞比例增加而增强,以双细胞因子组的刺激作用更为明显.结论:细胞因子IL-27可以直接或者协同TNF-α诱导入DC分化成熟,并增强DCs的抗原提呈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活化P-STAT1/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基金:
河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0276105D-98);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00413);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课题资助(20101323120004)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科研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11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科研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11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张璁,田志辉,刘丽华,等.IL-27促进人单个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2,19(0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