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量化比较带蒂筋膜瓣促血管化成骨与膜诱导成骨作用及成骨效果的实验研究

Comparision between vascularization osteogenesis and the membrane guided osteogenesis of the pedicle fascial flap and the osteogenetic effect between them by quantification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张家口,07500 [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石家庄,050000 [3]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075000 [4]河北省儿童医院,石家庄,050031
出处:
ISSN: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筋膜 骨再生 组织工程

摘要:
目的 通过量化指标测定,明确带蒂筋膜瓣包裹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接种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在修复骨缺损各时间段中的主要作用及成骨效果,为临床干预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制作动物骨缺损模型及带蒂筋膜瓣,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单纯植入对照组,B组为无蒂筋膜瓣对照组,C组为带蒂筋膜瓣实验组,在第4、8、12、16周进行骨修复区吸光度比测量、骨形态计量分析、交界区和中心区血管图像计量分析,第8、12、16周同时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腋动脉注入墨汁检查及生物力学测定分析.结果 第4、8周时,C组与A组、B组相比较其骨修复区吸光度比值、新生骨小梁面积、再生血管面积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摄取比值明显增多,生物力学强度增加,各项量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早期骨修复过程中血管体积增多对成骨作用是有利的;第12、16周时,三组骨修复区吸光度比测量、新生骨小梁面积和生物力学强度逐渐明显增加,C组仍大于A组、B组,但各组再生血管面积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摄取比值较第8周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成熟骨组织量的增多,血管化作用逐渐减弱,后期膜诱导成骨作用显著.结论 带蒂筋膜瓣包裹自体BMSC接种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具有构建血管化和膜诱导组织再生双重作用,早期促血管化成骨作用占主导地位,并有助于膜诱导成骨作用,后期膜诱导成骨作用为主,促血管化成骨作用消失,临床适时干预治疗对骨缺损修复有极好作用.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张家口,07500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张家口,0750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3977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333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