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神经内科,石家庄050011
出处:
ISSN:

关键词: 脑梗死 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成像 临床预后

摘要: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分析缺血性脑梗死不同时期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变化,并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观察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CST)位置关系,以评估预后.方法 45例由于皮质脊髓束受损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分为超急性期(<6h)、急性期(6h~3d)、亚急性期(4d~8w)和慢性期(>8w),分析其DTI参数的变化特点,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侧FA值在超急性期无明显变化,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逐渐降低,与健侧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患侧ADC值在超急性期、急性期明显减低,亚急性期逐渐恢复接近于健侧,慢性期再度增高;DTT成像显示CST受损严重其预后较差.结论 不同时期脑梗死病灶其FA、ADC值有一定规律变化,DTT图像可无创性的显示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的空间位置关系,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客观依据.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神经内科,石家庄050011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39767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333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