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文章类型:
机构:
[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北京,100034
[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眼科,河北,石家庄,050011
临床科室
眼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微突触后电流
受体
相互作用
膜片钳
脑片
摘要:
目的记录幼年非洲爪蟾视顶盖区第六层神经元的自发性微突触后电流(mPSCs).方法应用盲法电压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观察到用谷氨酸受体激动剂NMDA灌流脑片后先引起mIPSCs的频率明显增加并出现内向膜电流及高频的mEPSCs,经一段时间洗脱后mIPSCs和mEPSCs又均完全消失,而膜电流恢复到原来未加NMDA前的水平.GABA受体的激动剂GABA可诱发明显的外向膜电流.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BM)不仅能将mIPSCs全部抑制掉,并且还可以诱发mEPSCs.谷氨酸受体的拮抗剂APV对mPSCs亦有类似的作用,不仅可以抑制顶盖神经元的mEPSCs,而且可以使原有的mIPSCs的频率和振幅均增加.结论幼年期的突触前、后膜上既有兴奋性谷氨酸能受体也有抑制性γ-氨基丁酸能受体,而且在突触前膜上受体可以调制突触末梢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突触前、后膜上的受体间存在相互作用,以确保突触前后活动和功能上的稳定,从而达到神经网络的平衡.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670774)%河北省科研项目(02276103D-14)
中科院分区:
最新[2025]版:
大类
|
2 区
医学
小类
|
2 区
神经科学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北京,100034
[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眼科,河北,石家庄,050011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刘燕,温晓红,管永清,等.幼年非洲爪蟾视顶盖区突触前、后膜上受体间的相互作用[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4,20(6):4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