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文章类型: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神经内科,050011
临床科室
神经内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出处:
ISSN:
摘要:
Astrup于1977年首先提出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的概念.以后的研究提示,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结果不只取决于血流阈值.在半暗带内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局部脑血流量降低、电活动终止、代谢增加、基因选择性表达以及进行性发展的神经元凋亡,都影响了它的转化方向,即"损伤级联反应"[1].这促使不少学者从电生理、代谢、组织学、早期基因表达等多角度重新认识半暗带的损伤机制.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神经内科,050011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韩颖,刘青蕊.半暗带的损伤机制及脑电地形图表现[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3,10(3):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