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神经内科,石家庄 050011
临床科室
神经内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出处:
ISSN:
摘要:
先证者(Ⅲ4) 男,53岁,四肢不自主运动8年。于45岁时劳累后首次出现上肢或下肢短暂而快速的抖动,症状逐渐加重,间断服用Clonazepam治疗,曾因影响日常生活两次住院治疗。查体:发育正常,心、肺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神清语利,两侧深反射活跃,病理反射阴性,四肢可见不随意运动,表现为不规律性肌阵挛发作,右侧重于左侧,以随意运动或受刺激时加重,神经系统其它检查未见异常。99mTc-ECD显示:额颞区低灌注;头MRI示:轻度皮层脑萎缩;神经电生理检查:EEG正常,体感诱发电位(SEPs):腕部刺激正中神经(MN)显示N20正常(潜伏期19.2 ms),P25-N33呈巨大SEP(giant SEP),波幅18.9 μV(用药中),可见皮层反射(C-reflex),潜伏期为40.0 ms。表面肌电图(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显示不规律性肌电爆发。平均反射锁时技术(JLA):右侧拇短展肌(APB)可见肌阵挛电位,其电位前约17.7 ms,在对侧头部C3、C3′、P3区可见相关皮层棘波(C-spike);经颅磁刺激(TMS)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第一骨间背侧肌,FDI),提示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6.5 ms(正常对照<7.3 ms)。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神经内科,石家庄 050011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刘青蕊,贺丹,赵静霞,等.家族特发性肌阵挛性癫痫一家系[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1,18(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