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科研网厅
|
登录
|
帮助
首页
专家学者
组织机构
高影响力文章
科研成果
期刊论文
授权专利
指南共识
国家行业标准
临床试验注册
图书专著
成果奖励
社会组织任职
课题项目
统计分析
成果统计
成果分析
知识图谱
标题
作者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关键词
文摘
刊名
ISSN
WOS号
PMID
DOI
检索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16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期刊
文章类型:
作者:
刘青蕊[1]
*
;
韩颖[1]
;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四院神经内科
临床科室
神经内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出处: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1999,(4):139-143.
关键词:
磁刺激
兴奋性
运动诱发电位
摘要:
(正) 1980年,Merton成功地利用电刺激在完整的颅骨外大脑皮层运动区诱发了对侧肢体肌肉收缩的电位,这种EMG反应被称为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aten-tials,MEPs),其潜伏期到手部肌肉为20ms,到下肢或足部肌肉为30—40ms,但其需要的刺激强度很高(1—1.5kv),重复刺激可在局部引起明显的疼痛,故患者很难耐受。到1985年,Barker发明了经颅磁刺激装置,这种检查无痛苦、无创伤,易被患者接受,在临床很快得到普及。
语种:
中文
第一作者:
刘青蕊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四院神经内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刘青蕊,韩颖.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1999,(4):139-143.
相关文献
[1]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2]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阈值与年龄及皮层功能水平的关系
[3]磁気刺激の臨床応用
[4]皮质基底节变性的研究进展
[5]经颅磁脑反射电疗仪与针刺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对比研究
[6]VEP-M在视觉通路病变中的应用价值(附18例报道)
[7]智能化舌体(形)测算仪的研制及应用-附1733例患者检测初步分析
[8]阿帕替尼治疗腹腔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1例及文献回顾
[9]肺结节中西医结合全程管理专家共识
[10]早发型胃癌的特点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