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大脑中动脉水平段重度狭窄患者斑块特征及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中华系列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体检部 [2]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 [3]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CT室
出处:
ISSN: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3D快速黑血管壁磁共振成像

摘要:
背景斑块不稳定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而斑块内出血又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故早期发现斑块内出血对早期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基于3D快速黑血管壁磁共振成像(3D T1-SPACE)技术,分析大脑中动脉水平段重度狭窄患者斑块特征及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大脑中动脉水平段重度狭窄患者50例,经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判定为脑梗死38例(脑梗死组)、非脑梗死12例(非脑梗死组)。在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狭窄部位进行3D T1-SPACE,以其序列上出现高信号判定为斑块内出血。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生情况);分析本组患者斑块位置及形状;比较两组患者斑块内出血发生率。结果 3D T1-SPACE序列显示,本组患者中斑块位于MCA M1段者42例(占84.0%),位于MCA M2段者8例(占16.0%);斑块呈偏心形40例(占80.0%),呈环形10例(占20.0%)。脑梗死组患者斑块内出血发生率高于非脑梗死组(P(0.001)。结论 3D T1-SPACE序列显示,大脑中动脉水平段重度狭窄患者斑块主要位于M1段,多呈偏心形,且斑块内出血与脑梗死发生有关,故3D T1-SPACE技术可作为预防脑梗死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体检部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3977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333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