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西红花酸改善大鼠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制研究

Study of mechanism of action for crocetin 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rat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北 石家庄,050011
出处:
ISSN:

关键词: 脂肪肝 酒精性 西红花 疾病模型 动物 实验

摘要:
目的:研究西红花酸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及西红花酸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及西红花组大鼠均行酒精性脂肪肝造模,同时西红花酸组予西红花酸50 mg/( kg· d)灌胃预防性治疗。比较3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甘油三酯(TG)水平及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分泌速率,肝脏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肝脏脂肪酸线粒体β-氧化速率及脂肪酸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速率,苯胺羟化酶( ANH)、乙醇脱氢酶( ADH)及乙醛脱氢酶( ALDH)活性,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谷胱甘肽( GSH)含量及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模型组与西红花酸组大鼠血清ALT和TG含量、肝脏TG和FFA含量、肝质量系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 P<0.05),而西红花酸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P<0.05);模型组及西红花酸组大鼠肝脏脂肪酸线粒体β-氧化速率、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速率和VLDL分泌速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 P<0.05,P<0.01),且西红花酸组脂肪酸线粒体β-氧化速率高于模型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NH活性及MDA含量升高(P<0.05),ADH、ALDH、SOD活性及GSH含量降低(P<0.01),而西红花酸组ANH活性及MDA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ADH、ALDH、SOD活性及GSH含量升高(P<0.05)。结论西红花酸对酒精性脂肪肝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加速肝脏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增强血浆中TG消除速度,减轻肝脏脂肪堆积,增强ALDH活性,进而加速乙醇和乙醛的清除。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北 石家庄,050011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3977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333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