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文章类型: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石家庄050011
临床科室
肿瘤内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胃癌
免疫治疗
免疫生物标志物
基因
摘要:
肿瘤组织中的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肿瘤突变负荷(TMB)、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或DNA错配修复系统(MMR)等是目前较为明确的免疫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对多个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疗效都可以发挥一定的预测作用。胃癌肿瘤组织中AT丰富结合域1A基因(ARID1A)、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6(CMTM6)、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黏蛋白16(MUC16)、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单位α(PIK3CA)等与上述免疫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有关,或可成为评估胃癌免疫治疗疗效的潜在预测标志物。本文对上述基因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该基因在分子信号通路中的地位、与经典免疫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行总结,旨在为胃癌的免疫治疗寻找新的预测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筛选获益人群,并为将来的胃癌免疫治疗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石家庄050011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石家庄050011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史敏慧,张慧,姜达.胃癌相关基因与免疫生物标志物关系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22,20(03):22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