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BL-M07D1+帕妥珠单抗联合或不联合紫杉烷方案对比紫杉烷+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方案在 HER2 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随机对照 II/III 期临床研究(当前仅开展 II 期临床试验)

| 认领 | |

文献详情

编号/登记号:
注册时间:
项目类型:
本院角色:
多中心研究:
招募状态:
试验分期:
研究疾病/适应症:
研究设计:
研究类型:
药物名称:
药物类型:
伦理委员会审批: 批准本研究的伦理委员会名称: 伦理委员会审批时间:
研究负责人:
研究参与人:
研究单位: [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2]天津市肿瘤医院 [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4]山东省肿瘤医院 [5]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6]山西省肿瘤医院 [7]湖南省肿瘤医院 [8]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9]安徽省肿瘤医院 [1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1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2]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13]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4]柳州市人民医院 [15]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7]山西白求恩医院 [18]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19]河南省人民医院 [20]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1]邢台市人民医院 [22]海南省人民医院 [2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 [24]浙江省肿瘤医院 [25]安阳市肿瘤医院 [2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7]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28]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29]四川省肿瘤医院 [30]陕西省人民医院

研究目的:
1)主要目的:评价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新辅助治疗使用BL-M07D1+帕妥珠单抗联合或不联合紫杉烷方案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是否优于紫杉烷+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方案。2)次要目的:评价 BL-M07D1+帕妥珠单抗联合或不联合紫杉烷方案与紫杉烷+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方案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 EFS、IDFS、OS,以及安全性、耐受性。3)探索性目的:评价药代动力学(PK)特征和免疫原性。评价生物标志物与疗效、安全性之间的相关性。

资源点击量:4232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365 更新日期:2025-08-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