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fib、far和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escc患者诊断及其临床进展中的意义

Clinical values of combined FIB, FAR and serum tumor markers in diagnosis and progression of ESCC patients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检验科 [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案室
出处:
ISSN: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 血清肿瘤标记物 食管鳞状细胞癌 肿瘤进展

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和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诊断及其临床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66例ESCC患者,作为ESCC组。收集ESCC患者初诊时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血清肿瘤标记物包括癌胚抗原(CEA)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等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另选取无良恶性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相对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不同TNM分期中各指标的表达水平,制作ROC曲线评价FIB、FAR、CEA和SCC-Ag对ESCC临床进展的价值;分析其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SCC组FIB、FAR、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等指标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II~IV期FIB、FAR、CEA和SCC-Ag水平明显高于I~II期,同时,ROC曲线显示其对ESCC临床进展均具有预测价值(P<0.05),且四者联合检测对ESCC临床进展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FIB、FAR、SCC-Ag高值组(以ROC曲线得到的cut off值为界值)患者N分期和TNM分期均明显高于低值组(P<0.05);FAR高值组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和T分期也明显高于低值组(P<0.05);CEA高值组患者TNM分期明显高于低值组,男性多于女性(P<0.05)。结论:血浆FIB、FAR和血清CEA、SCC-Ag水平与ESCC诊断和临床进展密切相关,与单独检测血清肿瘤标记物相比,四者联合检测用于预测ESCC的临床进展效能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检验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3977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333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