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基于临床及ct特征构建预测肺浸润性黏液腺癌的机器学习模型

CT-derived model for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invasive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by machine learning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CT磁共振科 [2]邢台市第一医院影像科 [3]邢台市人民医院胸外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黏液性腺癌 CT特征 诊断 模型 机器学习

摘要:
目的 肺黏液腺癌是一种罕见的肺癌亚型,存在独特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并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本研究拟通过建立浸润性黏液腺癌的机器学习模型来提高治疗前黏液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在2017年1月—2022年5月期间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620例肺浸润性腺癌患者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进行1∶1匹配后按7∶3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应用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构建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及逻辑回归(LR)3种机器学习模型,并通过AUC值选择最优模型。通过5折交叉验证方法分析最优机器学习模型AUC值及绘制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曲线,并构建诺莫图。结果 结果显示病灶位于下叶、囊腔、支气管截断征及ΔCTV值是浸润性黏液性腺癌的独立预测因素。将以上4个特征通过机器学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比较,最终显示逻辑回归模型(AUC=0.801)为最优模型。将285例随机抽取30%为测试集(85例),剩余样本作为训练集进行5折交叉验证,逻辑回归模型在验证集中得到AUC为0.777,测试集中的AUC为0.785,准确度为0.682,训练集中的AUC为0.803,准确度为0.749。最终构建逻辑回归模型的诺莫图,模型校准曲线中的Briser Score为0.149,且绘制的DCA曲线同样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及稳定性。结论 通过对基于临床及CT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的分析,构建了原发性肺浸润性黏液性腺癌的临床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潜在指导临床诊断的作用。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CT磁共振科 [2]邢台市第一医院影像科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CT磁共振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313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365 更新日期:2025-08-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