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论著
机构:
[1]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广州 510120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 300211
[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成都 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4]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 400030
[5]无锡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214023
[6]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200072
[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 100020
北京朝阳医院
[8]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石家庄 050000
[9]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100034
[10]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泌尿外科,长春 130033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1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450052
[12]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衡阳 421001
[13]邢台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054031
[14]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221000
[15]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贵阳 550000
[16]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太原 030001
[17]山西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太原 030012
[18]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233004
[19]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453100
[20]南通市肿瘤医院泌尿外科 226000
[21]湖北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武汉 430079
[2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 100050
[23]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710004
[24]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300192
[25]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050000
[26]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济南 250012
[27]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610081
[28]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054000
[29]中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528403
[3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 300052
[31]长沙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410005
[3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泌尿外科,石家庄 050019
临床科室
泌尿外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出处: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0,41(10):724-730.
ISSN:
1000-6702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中危
高危
卡介苗
表柔比星
复发
摘要:
目的:探讨国产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复发风险因素。方法: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选取32个研究中心的18~75岁且病理检查确诊为中高危NMIBC患者纳入研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评分0~2分。排除标准:①有免疫缺陷或损害(如艾滋病)、正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放疗,有可能引起全身性BCG疾病反应者、对BCG或表柔比星或两药的辅料成份过敏者,患发热及急性传染病者,包括活动性结核者或正在接受抗结核治疗者,伴有严重的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或慢性肾病者;②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或其他器官肿瘤者;③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
2期)患者;④过去4周内接受过化疗、放疗、免疫治疗者(除外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的育龄期妇女、计划于试验期间受孕者(包括男性受试者伴侣受孕);⑥已知或怀疑术中发生膀胱穿孔;⑦入组前尚存在肉眼血尿,怀疑手术创面未愈合或尿路黏膜受损;⑧伴有膀胱炎,或曾经接受过其他膀胱灌注药物治疗且膀胱刺激征严重,预期影响本研究评估者;⑨入组前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药物临床试验;⑩已知阿片类药物或酒精依赖者;?研究者认为可能存在增加受试者危险性或干扰临床试验执行的任何情况。纳入研究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或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剜除术,术后即刻灌注1次表柔比星50 mg。入组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产生随机表,按2∶2∶1比例随机纳入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试验1组灌注BCG 120 mg/次,共19次:诱导灌注期每周灌注1次,连续6次;然后每2周灌注1次,连续3次;然后每月灌注1次,连续10次。试验2组灌注BCG 120 mg/次,共15次:诱导灌注期每周灌注1次,连续6次;术后第3、6、12个月的每月前3周,每周灌注1次。对照组灌注表柔比星50 mg/次,共18次:每周1次,共8次;然后每月1次,共10次。比较3组的复发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BCG灌注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32个研究中心共纳入681例患者,试验1组274例,试验2组277例,对照组130例,共脱落113例,总脱落率16.6%,3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222)。3组间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体质指数(BMI)、ECOG评分、危险分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入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1(12.1,32.3)个月,3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024)。随访期间患者复发及进展116例(复发112例,进展4例),其中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复发(进展)分别为39、41、36例;2年复发率分别为14.2%、14.8%、27.7%,试验1组与试验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464),试验1组和试验2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017,
P=0.0020)。累计无复发生存率方面,试验1组与试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
CI0.57~1.46,
P=0.7173),试验1组和试验2组均优于对照组(
HR=0.439,95%
CI 0.26~0.74,
P=0.0006;
HR=0.448,95%
CI 0.29~0.80,
P=0.0021)。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4.5%(204/274)、72.6%(201/277)、69.8%(79/130),试验1组与试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153);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试验1组(
P=0.0051)和试验2组(
P=0.0167);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分别为13.5%(37/274)、15.5%(43/277)、12.3%(16/13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06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性膀胱癌(
HR=6.397,95%
CI 1.95~20.94,
P=0.0001)是BCG灌注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国产BCG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NMIBC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优于表柔比星。BCG 15次和19次两种灌注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与表柔比星相比BCG并不增加SAE发生率。膀胱癌病史是NMIBC国产BCG灌注治疗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
第一作者:
于浩
第一作者机构:
[1]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广州 510120
通讯作者:
黄健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于浩,李锴文,胡海龙,等.膀胱灌注国产卡介苗对比表柔比星预防中高危NMIBC复发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2年疗效报告及复发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0,41(10):72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