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低BM(I BMI<18.5 kg/m2)胸外科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的规律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手术室接受胸外科手术的60例低B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另外选取同期住院接受胸外科手术的30例正常BM(I 18.5~23.0 kg/m2)患者作为正常组.观察组于术中采取综合性保温措施,对照组、正常组采取常规保温措施.比较3组患者入室、消毒、体腔探查、切取标本、关胸、缝皮、出室各时间点的体温情况,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及手术结束时外周血凝血指标及乳酸水平、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结果入室时3组患者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3组患者的体温均出现下降,从关胸开始有所恢复,3组患者关胸、缝皮、出室体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正常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时观察组、对照组的凝血及应激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凝血、乳酸及应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凝血、乳酸及应激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的白介素-6(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34.241,P<0.001);处理和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12.202,P<0.001).3组的白介素-10(IL-10)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7.792,P<0.001);手术前后的IL-1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12.121,P<0.001);处理和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交互=2.990,P=0.055).结论与正常BMI的胸外科手术患者比较,低BMI患者术前存在凝血及应激指标异常,更易出现术中血压下降及不良反应.综合性的术中保温措施能有效预防低BMI患者低体温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