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观察

A clinical research about 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 for 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北石家庄,050031 [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北石家庄,050021
出处:
ISSN:

关键词: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氧合 肺复张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摘要:
目的 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APR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是否可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方法 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组32例和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APRV)组30例,利用AVEA呼吸机“转折点(Pflex)程序”,测定准静态P-V曲线的高、低位拐点(upper inflection point,UIP;lower inflection point,LIP)以及高低位拐点问三角区Pflex容积,据此设置呼吸机参数.SIMV组采用小潮气量+PEEP肺保护性通气策略,APRV组采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通气24小时后复测准静态P-V曲线及高、低位拐点和三角区Pflex容积.分别于入组时、通气24小时和通气48小时留取静脉血检测肺表面活性蛋白D (surfactant protein D,SP-D)、KL-6浓度.组间数据、组内数据差异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共73例患者符合标准入选,其中62例完成试验(SIMV组32例、APRV组3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通气24小时、48小时后氧合均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APRV组Pm.明显高于SIMV组[(22.16±4.18) cmH2Ovs (18.63±3.54) cmH2O,P=0.003;(19.70±3.75) cmH2O vs (18.63±2.92) cmH2O,P=0.047].通气24小时前后APRV组高、低位拐点间三角区Pflex容积增加比例高于SIMV组(90% vs 75%).通气24小时后APRV组血清SP-D浓度呈升高趋势[(18.57±5.24) ng/ml vs (26.34±9.59) ng/ml].结论 相对于小潮气量+PEEP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可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合,更有效地进行肺复张,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但会显著加重VILI.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北石家庄,050031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北石家庄,050021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3977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333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