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文章类型: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
临床科室
肿瘤内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作用机制
外周血细胞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摘要:
自2018年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于国内批准上市,近几年,国内免疫治疗迅速发展,截至2021年12月,国内共有10余种PD-1/PD-L1抑制剂(ICI)批准上市,可用于肺癌、肝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遗憾的是,仅有不到40%的患者对ICI有效,传统的疗效预测指标包括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PD-L1)表达水平、肿瘤突变负荷(TMB)等,但因组织异质性,易导致PD-L1假阴性,因肿瘤细胞突变产生的新抗原不一定转化为免疫相关性新抗原,使TMB准确性降低。上诉指标在临床中虽常用,但各有缺点,因此需要更多指标,协助临床筛选出ICI治疗最佳人群。文章主要就外周血细胞在PD-1/PD-L1抑制剂的治疗中的预测价值以及外周血细胞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进行综述。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陈静利,刘义冰.外周血细胞在pd-1/pd-l1抑制剂治疗中的预测价值[J].医学研究生学报.2022,35(07):778-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