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基于外周血细胞综合评分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

Peripheral blood cell count composite score as a prognostic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石家庄050001 [2]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石家庄050000 [3]河北省消化道肿瘤病因溯源和个体化诊疗实验室,石家庄050000
出处:
ISSN: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预后

摘要:
目的 构建基于外周血细胞评分系统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为 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标准:(1)未发生远处转移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2)术前未行放疗或化学 治疗;(3)术前1个月内未行升白细胞及升血小板治疗;(4)术后病理证实为结直肠腺癌,且肿瘤达到 完整切除。排除术前存在严重贫血、感染或血液系统疾病者以及合并严重心、肺等重要器官疾病或合 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回顾性纳入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经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 同一治疗组行手术治疗的1 021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训练集(766例)及内部验证(255例); 同时,采用相同标准,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经另一治疗组行手术治疗的215例结直肠 癌患者作为外部验证。使用R软件中的“surv_cutpoint”函数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的最 佳界值,依据最佳界值建立外周血细胞评分系统。外周血细胞评分系统(PBCS)评分规则如下:中性 粒细胞和血小板低于最佳界值=1分,否则记为0分;淋巴细胞高于最佳界值=1分,否则记为0分。 三种细胞的得分情况相加,即为外周血细胞评分。应用单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患者临床病理特 征与预后的相关性,并在Cox回归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列线图以预测患者预后。使用C指数、校准曲线 及决策曲线分析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最佳界值 分别为4.40×109/L,1.41×109/L和355×109/L。按照上述细胞的最佳界值,分别将患者分为高组和低组。 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高淋巴细胞(训练集:P=0.042,内部验证:P=0.010,外部验证:P=0.029)、低中性 粒细胞(训练集:P=0.035,内部验证:P=0.001,外部验证:P=0.024)及低血小板(训练集:P=0.041,内 部验证:P=0.030,外部验证:P=0.024)有利于患者总体生存期(OS)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 同组别PBCS的生存分析显示,高PBCS得分的患者OS均大于低PBCS得分的患者(P<0.05)。单因素和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服用史、脉管瘤栓、神经受侵、CA19-9、N分期、手术时间、 M分期、PBCS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因素(均P<0.05)。PBCS同时也是影响患者疾病特异性生存期的 独立因素(均P<0.05),但并不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将上述独立危险或保 护因素纳入R语言软件中并构建预测患者总生存期的列线图。C指数(0.873)、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 析(阈值概率:0~75.2%)均表明,列线图预测模型对患者的总生存期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 本 研究通过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水平构建的PBCS评分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 预后的独立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基金:
语种: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石家庄050001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石家庄050001 [2]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石家庄050000 [3]河北省消化道肿瘤病因溯源和个体化诊疗实验室,石家庄05000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32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365 更新日期:2025-08-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