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侵袭性纤维瘤病ct及18f-fdgpet/ct影像特征分析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CSCD-E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核医学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纤维瘤病 侵袭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摘要:
目的:总结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的18F-FDG PET/CT及CT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AF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平扫、增强扫描、18F-FDG PET/CT表现。结果:27例AF患者共37个病灶。大部分为单发,腹内多见。首发症状多以扪及肿物或查体发现。病灶Ki-67平均为3%(2%~5%)。病灶表现为18F-FDG轻中度不均匀摄取增高,内见点、片状相对高摄取,或轻度均匀摄取增高,较大病灶的SUVmax及SUVmean并未显著增加,SU-Vmax为3.32±1.12(1.40~5.10),不同部位的SUVmax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T主要表现为膨胀性改变的软组织密度团块影,无完整包膜,易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密度多为不均匀或欠均匀,很少出现钙化、囊变、出血或脂肪密度。不同发病部位的AF表现略不同,腹内型易浸润周围组织,尤其是管状结构,腹外型轮廓较光滑,腹壁型沿肌肉长轴生长,病灶相对较大。CT增强扫描呈渐进性轻中度均匀/不均匀强化,动脉期部分病灶内部或边缘见迂曲血管影。结论:18F-FDG PET/CT联合CT增强扫描对AF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核医学科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核医学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3976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333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