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复位的临床疗效评估

Clinical efficacy evaluation of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combined with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repositioning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CSCD-E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
出处:
ISSN: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背阔肌 Breast neoplasms Mastectomy modified radical Latissimus dorsi

摘要:
目的评估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复位对术后引流量、皮瓣血运以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375 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联合术中背阔肌复位将患者分为实验组(联合术中背阔肌复位术)和对照组(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每日观察皮瓣的血运情况,评估皮瓣的颜色和坏死程度,测量术后引流量。 术后6 个月时,对患者采用乳腺癌生存质量量表(QLQ-BR23)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 术后引流量和QLQ-BR23 量表得分为计量资料,用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t 检验;皮瓣血运情况和临床基线特征为计数资料,用频数(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年龄和拔管时间为偏态分布资料,用M(P25, P75)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结果2 组患者术后第1~4 天引流量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0.510,P<0.001 );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451.157,P<0.001);分组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 =7.437,P =0.002)。 2 组患者术后第1、2、3、4 天的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7.069、-10.714、-10.162、-4.197、21.226,P 均<0.001),实验组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 实验组发生皮瓣血运障碍5 例(2.6%),对照组17 例(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299,P=0.007)。 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为6(6,7)d,实验组为4(4,5)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11.229,P<0.001)。 2 组患者QLQ-BR23 量表得分在功能维度的体形板块,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t=-4.556,P<0.001);在症状维度的乳房症状板块,实验组得分低于对照组(t =2.519,P =0.012)。结论改良根治术中联合背阔肌复位术的应用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简便高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39767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333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