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文章类型: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石家庄市050011)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乳腺癌
急性放射性皮炎
症状
预测
摘要: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照射区症状纵向变化,探讨放疗期间预测急性放射性皮炎的相关症状指标。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纵向研究设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103例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共放疗50 Gy/25次,每周观察照射区瘙痒、疼痛、肿胀、灼热、紧绷感5个症状,共6次。比较不同程度放射性皮炎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计算发生2级及以上放射性皮炎的最佳症状个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预测效果,应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比较不同症状个数与放射性皮炎发生的风险。结果103例患者纳入研究,症状的严重程度总评分分别为0(0,0)、0(0,0)、0(0,1)、1(0,2)、2(1,3)、3(2,4),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从放疗20 Gy/10次至放疗结束,症状评分与基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从放疗30 Gy/15次至放疗结束,2级及以上皮炎组症状得分高于2级以下皮炎组(Z=2.12、2.81、4.08,P=0.034、0.005、0.001)。放疗50 Gy/25次结束时,瘙痒、疼痛、肿胀、紧绷、灼热的发生率分别为68.9%(71例)、68.9%(71例)、46.6%(48例)、36.9%(38例)、15.5%(16例)。放疗30 Gy/15次、40 Gy/20次时最佳的预测症状个数分别为2个、3个,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2、0.666,敏感度分别为48.6%、43.2%,特异性分别为77.3%、81.8%(95%CI:0.517~0.746、0.558~0.775,P=0.027、0.005)。用最佳截断值将受试者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高风险组发生2级及以上放射性皮炎的风险是低风险组的3.39、3.58倍(OR=3.388,95%CI:1.400~8.197,P=0.007;OR=3.584,95%CI:1.430~8.985,P=0.006)。结论放射性皮炎的症状早期已出现,且随皮炎程度加重而增加,应密切观察患者照射野区域的症状,放疗30 Gy/15次症状个数≥2个、40 Gy/20次症状个数≥3个时2级及以上放射性皮炎的发生风险增加。
基金:
本文课题受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项目(编号:20230887)资助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石家庄市050011)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石家庄市050011)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周严红,耿文慧,高阳,等.放疗相关症状在乳腺癌术后急性放射性皮炎风险预警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2025,52(1):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