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预测食管癌放疗疗效的动物实验研究

Predictive value of 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 an animal trial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石家庄,050011 [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CT与MRI科,石家庄,050011
出处:
ISSN: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放射疗法 裸鼠

摘要:
目的 从动物实验层面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技术预测食管癌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建立人食管癌Eca-109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组(16只)给予单次15 Gy的6 MV-X线照射,对照组(24只)不接受任何治疗.两组于放疗前1d开始,隔日1次行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和DWI,观察1个月.根据两组移植瘤体积和ADC值的变化情况,选择7个关键时间点,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只)各时间点的细胞密度和组织坏死比例.结果 自放疗后第7天开始,实验组与对照组移植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疗后第7天移植瘤体积分别为(1.729±0.906)cm3和(2.671±0.915)cm3,实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自放疗后第3天开始,实验组与对照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疗后第3天ADC值分别为(1.017±0.255)×10-6 mm2/s和(0.833±0.142)×10-6 mm2/s,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自放疗后第3天开始,实验组与对照组移植瘤细胞密度和组织坏死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疗后第3天,移植瘤细胞密度分别为(25.56±1.40)%和(33.48±4.18)%,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坏死比例分别为(32.19±1.21)%和(29.16±2.16)%,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ADC值与细胞密度呈负相关(r=-0.703,P<0.001),与组织坏死比例呈正相关(r=0.658,P=0.003).结论 单次大剂量放射治疗可以抑制食管癌荷瘤裸鼠肿瘤生长,ADC值可以先于肿瘤形态学变化而发生改变.移植瘤细胞密度和组织坏死比例的变化与ADC值的变化基本吻合.MR-DWI技术具有早期预测食管癌放疗疗效的价值.

基金:
语种: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石家庄,050011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石家庄,050011 [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CT与MRI科,石家庄,050011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3976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333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