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构建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大鼠模型并检测其肠系膜淋巴动力学变化

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 reaction rats model and their changes of mesentery lymph dynamic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CSCD-E

机构: [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河北省张家口市,075000 [2]河北北方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河北省张家口市,075000 [3]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皮肤科,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00
出处:
ISSN:

关键词: 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淋巴 动力学 淋巴细胞 动物模型

摘要:
背景: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常用动物模型是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assive cntsneous anaphylaxis reaction,PCA),目前对PCA发病的淋巴微循环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构建PCA大鼠模型,并观察其肠系膜淋巴动力学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2/2007-03在河北北方学院病理生理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雄性Wistar大1鼠58只,其中6只用于抗血清制备,20只用于蓝色反应斑测定,32只用于肠系膜淋巴微循环观察,用于蓝色反应斑测定和肠系膜淋巴微循环观察的大鼠均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PCA1组、PCA2组、PCA3组.方法:用卵清蛋白作抗原制备抗血清,分别于PCA1,PCA2,PCA3组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去毛处皮内注射5%,10%,20%抗血清,48 h后再用10%卵清蛋白攻击致敏,复制PCA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主要观察指标:①蓝色反应斑测定判断模型是否成功.②肠淋巴管插管后引流卵清蛋白攻击前10min至攻击后30min不同时间段的淋巴液,计算淋巴流出量、细胞总数计数、单核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输出量.结果:PCA1,PCA2,PCA3组蓝色反应斑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卵清蛋白攻击10 min以后,PCA1,PCA2,PCA3组的肠淋巴流量、细胞总数、单核细胞数、淋巴细胞输出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攻击前水平(P<0.05).结论:①成功复制了大鼠PCA模型,此模型可反映Ⅰ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时的病理生理改变,并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②PCA发生后,淋巴回流动力及淋巴转运功能明显增强,可能是导致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皮损区淋巴细胞浸润的重要因素之一.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河北省张家口市,07500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32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365 更新日期:2025-08-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