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文章类型:
机构:
[1]河北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核医学科
医技科室
核医学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癌
非小细胞肺
纵隔
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18F氟脱氧葡萄糖
摘要:
目的 观察18F-FDG PET/CT多参数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4例肺内占位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根据纵隔淋巴结性质将其分为恶性组(83例,淋巴结232枚)和良性组(91例,淋巴结230枚);比较组间纵隔淋巴结参数差异,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输入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MLP),以标准化重要性>50%的参数建立评估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判断纵隔淋巴结性质的效能;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恶性组纵隔淋巴结参数与NSCLC原发灶参数的关系。结果 组间纵隔淋巴结短径、纵横比,坏死、脂肪、钙化占比,对称分布比例,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及淋巴结SUVmax/纵隔血池SUV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结短径、纵横比、SUVmax及MTV标准化重要性>50%,以之鉴别纵隔淋巴结性质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1、0.657、0.776及0.772,联合应用的AUC为0.831。恶性组纵隔淋巴结SUVmax、TLG与NSCLC原发灶SUVmax均呈正相关(r=0.318、0.151,P均<0.05);纵隔淋巴结是否位于原发灶同侧与NSCLC原发灶长径及SUVmax均呈负相关(r=-0.139、-0.201,P均<0.05),纵隔淋巴结是否分布对称则与NSCLC原发灶长径及SUVmax均呈正相关(r=0.164、0.161,P均<0.05)。结论 18F-FDG PET/CT参数可用于判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短径、纵横比、SUVmax及MTV效能较高。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核医学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陈晓琳,边艳珠,胡玉敬,等.pet/ct多参数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2,38(06):873-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