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TCGA数据库预测原花青素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相关作用机制

Predic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procyanidin in the treatment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TCGA database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口腔科 [2]河北省直属机关第二门诊部
出处:
ISSN:

关键词: 原花青素 口腔鳞状细胞癌 网络药理学 TCGA数据库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TNF信号通路 PI3K-Akt信号通路

摘要:
目的 筛选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原花青素(procyanidin,PC)与OSCC相关的核心靶点及其调控机制,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PC在OSCC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PC与OSCC的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结合TCGA数据库进行单基因差异分析.随后,采用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索PC的作用机制.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PC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结果 共筛选出117个PC与OSCC的交集靶点,并确定了 TNF、IL6、MAPK3、JUN、VEGFA、EGFR、IL1B、HSP90AA1、RELA和TLR4等 10个核心靶点.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VEGFA、EGFR、IL1B、HSP90AA1、RELA等基因在OS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其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GO和KEGG分析结果表明,PC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等途径抑制OSCC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证实,PC与多个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PC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等关键信号通路,影响OSCC的发生和发展,核心靶点VEGFA、EGFR、HSP90AA1等在OSCC中的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显示出PC在OSCC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然而,未来仍需进一步进行体内外实验研究,以验证其具体机制并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口腔科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口腔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39767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333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