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宫颈微偏腺癌临床病理及预后因素分析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河北省涉县医院妇产科 [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MDA 病理 生存率 预后 危险因素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微偏腺癌(MD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为更好治疗MDA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8年6月治疗的25例MD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访其生存状况,分析预后因素。结果本组MDA患者平均年龄44.1岁(31~69岁),确诊时Ⅱb期及以后占32%;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排液增多,伴不规则流血,宫颈肥大、质硬。病理特征为大量黏液腺体浸润宫颈深肌层,深部血管及神经组织见腺体浸润。免疫组化:CEA(56%+)、Ki-67(36%+)、p53(28%+)、CA125(28%+),ER及PR均为阴性;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8例,LVSI阳性9例,4例行术后化疗,11例行同步放化疗,8例直接行根治性放疗。25例随访11~71个月,中位数为46个月。随访期内15例因MDA死亡,占60.0%,1年生存率为92.0%,3年生存率为72.0%,5年生存率为12.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P=0.000)、手术方式(P=0.002)、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2)、LVSI(P=0.001)对MDA患者的生存率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P=0.007)、有无淋巴结转移(P=0.031)、LVSI(P=0.045)是影响MDA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MDA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需依靠病理学,预后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应尽可能早期诊断,采取综合治疗,改善MDA患者的预后。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省涉县医院妇产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3976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333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