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异牛肝菌素对人胃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

Effects of iso-suillin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and its mechanism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教学实验中心 [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眼科 [3]河北医科大学细胞生物教研室 [4]河北医科大学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
出处:
ISSN:

关键词: 胃癌 异牛肝菌素 活性氧 PI3K/Akt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摘要:
目的 探讨异牛肝菌素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SGC-7901细胞,用2.83、5.66和11.32μmol/L异牛肝菌素分别作用于SGC-7901细胞,设为异牛肝菌2.83μmol/L组、异牛肝菌5.66μmol/L组和异牛肝菌11.32μmol/L组,异牛肝菌0μmol/L组仅加入等容量生理盐水。CCK-8法检测SGC-7901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SGC-7901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SGC-7901细胞侵袭,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与异牛肝菌0μmol/L组相比,异牛肝菌2.83μmol/L组、异牛肝菌5.66μmol/L组、异牛肝菌11.32μmol/L组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克隆形成能力低(P均<0.05),并随着异牛肝菌剂量的增加,增殖、侵袭、迁移、克隆形成能力逐渐降低(P均<0.05);与异牛肝菌0μmol/L组相比,异牛肝菌2.83μmol/L组、异牛肝菌5.66μmol/L组、异牛肝菌11.32μmol/L组细胞凋亡率高(P均<0.05),并随着异牛肝菌剂量的增加,凋亡率逐渐升高(P均<0.05);与异牛肝菌0μmol/L组相比,异牛肝菌2.83μmol/L组、异牛肝菌5.66μmol/L组、异牛肝菌11.32μmol/L组E-cadherin mRNA表达高(P均<0.05),N-cadherin、Vimentin mRNA表达低(P均<0.05),并随着异牛肝菌剂量的增加,E-cadherin mRNA表达逐渐升高(P均<0.05),N-cadherin、Vimentin mRNA表达逐渐降低(P均<0.05);与异牛肝菌0μmol/L组相比,异牛肝菌2.83μmol/L组、异牛肝菌5.66μmol/L组、异牛肝菌11.32μmol/L组ROS荧光强度、p-PI3K、p-Akt蛋白表达高(P均<0.05),并随着异牛肝菌剂量的增加,ROS荧光强度、p-PI3K、p-Akt蛋白表达逐渐升高(P均<0.05)。结论 异牛肝菌素可调控SGC-7901增殖、凋亡、侵袭、迁移、克隆形成能力,并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ROS-PI3K/Akt信号通路间接发挥其抑制SGC-7901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教学实验中心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3977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333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